【ITBEAR科技资讯】6月19日消息,科学家最近发现,由于人类大量抽取地下水,地球的自转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变化,这对地球的倾斜角度产生了影响。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结果,1993年至2010年期间,人类从地壳中的天然水库中抽取了21500亿吨的水,这导致地球的倾斜角度增加了31.5英寸(约800.1毫米)。科学家通过模拟地球自转极点的位置变化,得出了这一令人惊讶的结论。
地球自转极点是指地球假想轴线与地表相交的点,其位置不完全与地理北极和南极相重合,并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自转极点受到与气候相关的过程的影响,例如冰山融化和水质量的重新分布。然而,直到将抽取的地下水考虑进模型之后,研究人员才发现结果与观测吻合。如果不考虑抽取的地下水,模型的偏差将高达78.5厘米。
据ITBEAR科技资讯了解,首尔国立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徐基元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他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对自转极点的漂移影响最为显著。地球自转极点实际上变化很大,而观测其变化对于理解大陆尺度的水储量变化非常有价值。我们可以利用自转极点数据来了解过去100年里大陆水储量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水文循环变化。自转极点可能会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地球自转极点每年会移动几米,而被抽取的地下水对这种移动的贡献取决于地下水库在地球上的位置。研究表明,在中纬度地区抽取地下水对地球倾斜角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全球地下水流动的有效管理可以有助于限制自转极点的移动,从而减轻潜在的气候影响。
这项研究的发现引发了对自转极点变化是否对长期气候产生影响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观测地球自转极点的变化来更好地理解大陆尺度的水储量变化,并进一步探究气候变暖是否对水文循环产生了影响。自转极点的研究可能为解答这些问题提供重要线索。因此,管理全球地下水流动并限制自转极点的移动可能对缓解潜在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